今天是 欢迎访问安徽省宿州市检察院门户网站!
 
 
当前位置:首页>>队伍建设
队伍建设
手执利剑守正义——记“全国模范检察官”陈磊(下)
时间:2024-01-02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12月20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了59名“全国模范检察官(检察干部)”,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一级检察官陈磊名列其中。


手执利剑守正义

——记“全国模范检察官”陈磊(下)


参加工作14年来,陈磊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忱,潜心钻研业务,强化法律监督,秉公司法,无私奉献,以赤胆忠心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忠诚与担当。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个人”“安徽省检察业务专家”“安徽省优秀办案检察官”等。



“火眼金睛”强化法律监督

2018年,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打响。

作为市检察院扫黑除恶办案组核心成员,陈磊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数量最多、难度最大。这些案件涉案人员关系错综复杂,时间跨度长,犯罪行为多,社会关注度高。对于办案人员来说,无论是对政治素质、业务能力还是责任意识都是严峻的考验。

面对如山的卷宗,陈磊严之又严、细之又细、慎之又慎。为固定证据,他数进看守所,详细提审、讯问;为提升公诉能力,他一遍遍模拟演练,做到胸有成竹;为惩治犯罪,庭审现场他有理有力有节,寸步不让……对待每一个案件,他都以百分之百的专注投入其中;制作每一份法律文书,他都反复推敲、字斟句酌,确保条理清晰、逻辑严密、分析到位。专项斗争期间,陈磊共审查卷宗材料累计500余册,撰写审查报告250余万字。
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正是一点一滴的努力,陈磊才能在办案时从容不迫,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。

以丁某某为组织者、领导者的黑社会组织盘踞当地多年,社会关系盘根错节,民愤民怨深。一审法院以组织、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、寻衅滋事罪、聚众斗殴罪、敲诈勒索罪等,数罪并罚,判处丁某某有期徒刑20年。

一审宣判后,丁某某等人不服,向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。该案涉及罪名多,且因时间久远,有多名受害人无法进行伤残鉴定。为了赢得这个案件,丁某某专门从上海请来律师。

作为承办检察官,陈磊需要在一个月内审查完60余册一审判决卷宗材料,每册200多页,且要制作阅卷笔录,形成审查报告。

面对这项简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陈磊没有畏难。他详细制订阅卷计划,常常加班至深夜,周末也全扑在案件上,始终保持着每天看4至5本卷宗的速度,认真梳理犯罪集团组织架构、犯罪事实和法律关系,仔细核对罪名,查阅案件定性的法律依据,审查影响定性量刑的关键性证据,不漏掉任何一处细节。为了尽快完成审查任务,他干脆搬来两箱功能饮料,困了累了就来一罐。

在多次严密审查时,一处罚金刑引起了他的注意。丁某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发生在2009年7月,但2015年11月施行的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才在该罪法定刑中增加了罚金刑。按照刑法有关规定,对丁某某进行处罚时不应适用罚金刑。陈磊立即将审查出的问题向领导汇报,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沟通。该院经慎重研究后,最终采纳了陈磊的改判意见。

一个不足2万元的罚金刑看似小事,但体现的是法律监督的权威性。身为公诉人,陈磊始终秉持“在办案中监督,在监督中办案”理念, 用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细致的态度从案件中发现监督线索,用“火眼金睛”在“字山卷海”中纠错,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每一名当事人。

近年来,陈磊依法纠正漏捕漏诉18人,成功办理重罪轻判抗诉案件78件, 其中5件入选、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地方抗诉案例指导库、全省精品抗诉案件、全省优秀典型案件等。


“修炼内功”成就业内翘楚

陈磊善于思考、勤于总结,每办理一起疑难复杂案件,都会第一时间把办案中的思考、案件法律适用、存在的疑问撰写成典型案例和理论文章,发表在不同期刊杂志上。近年来,他先后在《人民检察》《中国检察官》《检察工作》等知名期刊发表文章近20篇,较好地服务于检察实践。

作品频频发表,源于他的最大爱好——学习。

在陈磊的办公桌上,摆满了《刑法学》《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司法适用疑难解析》《实务刑法评注》《人民检察》《人民司法》等书籍和期刊杂志。这些都是他最亲密的伙伴,里面的每一篇文章他都仔细研读、标记重点。

“在办理同类型案件时就会找出来看一看,学习借鉴一下,往往会有很大启发。”在陈磊的手机微信里,收藏了很多典型案例分析和专业理论知识,方便随时随地学习。每天早上5点多,陈磊就起床扎进书房,日复一日,逐渐把自己“修炼”成一部“行走的法条”。同事遇有不懂的问题,都喜欢向他请教。每一次,他都能准确说出相关出处和规定。

陈磊的工作作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。乔冬梅就是其中一个。

“可以说,是陈磊把我领进了公诉的大门。”说起陈磊,这位豪爽的山东姑娘瞬间打开了话匣。

在乔冬梅眼里,她和陈磊是同事、是搭档,也是师徒。为尽快熟悉掌握办案过程,乔冬梅跟着陈磊一起出现场、提审、开庭,每一个办案细节都用心观察。对于乔冬梅的请教学习,陈磊也毫无保留,倾囊相授。

乔冬梅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担任公诉人,在法庭上与辩护人唇枪舌剑的情景。“说不紧张是假的,毕竟是第一次以承办人身份出庭,面对对方辩护人的步步紧逼和质问,心里稍微有点慌。”乔冬梅说,但当她眼睛的余光看到陈磊在纸上的留言提示时,悬着的心顷刻间就放了下来。

2022年11月,陈磊从第一检察部调入第三检察部。“亲力亲为,事无巨细”,是书记员马丽对他的评价。在协助陈磊办案的过程中,马丽十分钦佩他精湛深厚的业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。

“不论大案小案,案情简单还是复杂,他都必须到现场,甚至多次复勘,尽最大可能还原案发情况。”马丽介绍,有一次,她和陈磊前往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提审,由于没有直达列车,经过多次转车后才赶到当地看守所,“其实完全可以申请司法协助,由当地检察机关代为提审,但陈磊始终不放心,坚持前往。他总说,亲眼看到、亲耳听到心里才有底气。”马丽说。

“为陈磊点赞!”“了不起!”“身边的榜样,学习的楷模。”……得知陈磊获评“全国模范检察官”后,同事们纷纷留言点赞,由衷向他表示祝贺。


和睦之家成为坚强后盾

把一切时间和心思都扑在工作上,对事业,陈磊问心无愧,但对家人,却充满愧疚。

在妻子孙伟华看来,家对陈磊来说就像是一个临时落脚的“驿站”,来去匆匆。看着他忙碌的身影,孙伟华既心疼又无奈。

在灵璧县工作的孙伟华,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能回家,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光也经常被陈磊的加班打乱。“每周都是如此,有时候周末两天他都待在办公室。”孙伟华说,他们一家三口几乎没有一起出游过,一开始,她不能理解,有抱怨,有委屈,也有争吵,特别是孩子生病的时候,陈磊不在身边,更让她孤立无援。

有一次凌晨两点多,两岁多的女儿高烧不退,陈磊出差在外,在家照顾孩子的外婆瞬间慌了神,赶忙给孙伟华打电话。挂上电话,孙伟华穿着睡衣就从县城往回赶,把孩子送去医院,看到孩子慢慢退烧,病情好转,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。而此时,看着自己“狼狈”的样子,回想起生孩子时陈磊也不在身边的情景,孙伟华积压多时的情绪瞬间爆发,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。

“怎能不埋怨呢?当我们有需要时,他总是不在身边。”孙伟华说,陈磊是一个正义感非常强、理想信念特别坚定的人,他的时间都花在了为民司法上,然而,当初自己最欣赏的就是他的这些优秀品质,渐渐地,也就能充分理解他了。“只要他好好工作,对得起良心,就是对家庭最好的付出。他无暇顾及的地方,我就多分担一些,一定让他无后顾之忧。”孙伟华的言语中流露出一股坚毅的力量。

在陈磊眼中,最好的家庭关系是彼此信任、相互扶持、并肩前行。尽管工作繁忙,不能经常陪伴妻子女儿,但只要有时间,他就会做做饭、分担一些家务,陪女儿玩耍、讲故事,努力不缺席女儿成长的点滴瞬间。

为了支持夫妻俩的工作,今年,孙伟华的父母卖掉外地老家的房子,来到宿州全心全意照顾他们一家。有了老人的帮衬,陈磊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。太多个晚上,他把孩子哄睡后,再赶回单位加班,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。

检察工作承载着太多责任和使命,不能有一丝松懈和半点马虎,唯有热爱,才能长久。陈磊把兴趣变成事业,倾注了满腔热血,与法律相伴,甘之如饴,生动诠释了一名检察官最深情的告白……


编后:

心中有梦想,脚下有力量。陈磊是我市检察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。他把理想变成现实、把兴趣当作事业,入行十四载,不忘从检初心,坚定法治信仰,守望公平正义,厚植为民情怀,精准惩治犯罪,为维护社会稳定、人民安宁作出了积极贡献,用忠诚和奉献践行了一名检察官的使命担当。陈磊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、精一行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官的良好精神风貌。我们要学习榜样,争做榜样,学习陈磊勇挑重担、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,勤勉敬业、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,潜心钻研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在各自岗位上争先创优、比学赶超,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凝聚奋进力量。

(记者 付雪芹 刘春艳)